今天看到一则 TechCrunch 文章 ,是说知名的 VC Sequoia Capital投资了一家以色列的公司:Onavo,金额为 300 万元美金。
先不论金额多寡 ,可以让大名鼎鼎的 VC 投资,Onavo 应该是 something,且 TechCrunch 非常推荐 Onavo 的服务,称之为”Must-have App for Every iPhone Data User”,这是一个 data compression 的 App,将 iPhone 使用者 upload 与 download 的 data 量于传到 carriers 或是手机之前,先透过 Onavo 的 cloud servers 压缩处理后再传输,因此降低使用者的 data 使用量。
因为行动 carriers 大多逐渐取消吃到饱的 mobile data plans,取而代之的是有上限超过之后另计费的 plan,AT&T 于 2010 年六月取消吃到饱的 mobile data plans,在美国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例如现在 AT&T 的 iPad 3G 每 250MB 收取美金 15 元,而 Verizon 则是每 1GB 收取美金 20 元。所以,每一个位元都是钱啊!难怪 TechCrunch 这幺推荐 Onavo,因为减少 data 传输量,也因此减少 data 费用,帮忙消费者看紧荷包 !笔者看了马上 下载测试,以下是笔者 iPhone 测试几小时的结果。



以色列强力 promote 软体产业
但看了 TechCrunch 的报导与测试后,除了产品本身,另引起笔者高度兴趣的是,Onavo 是一家以色列的公司,且是美国加州以色列商会于今年五月在硅谷举办一场”Israel Mobile Tour”中参展的 15 家 startups 中的一家。CICC 邀请来的出席者不是重量级 investors 就是产业的 leaders,非常盛大且有效率 。另外今年三月 Facebook 也併购了一家以色列公司:Snaptu。
创业与国际化的 DNA
以色列向来以软体工业着称,差不多十年前流行的 ICQ,就是以色列的公司开发的。以色列平均 10,000 人口中,有 135 位 engineers,目前全国有超过 3,000 家的 startups,数量相当多。这样的群聚,加上如 CICC 的执行总监受访时说的:”entrepreneurship is simply in the DNA of the Israeli people”以及”From day one, Israeli developers must think global. They have absolutely no market at home ”,普遍的创业精神与全面的国际化,让以色列于全球的软体/internet 产业佔有一席之地。
台湾其实更有机会
以色列当地市场太小,某种程度是强迫 developers 国际化,这与芬兰类似。而台湾呢?台湾的当地市场,说小不小,说大不大,好像有点尴尬,但其实是一个很 reasonably sizable 的市场,加上台湾的消费者对于新科技的接受与使用程度很高,所以比以色列与芬兰有更佳的 home market 至少可以作为产品与服务的 test bed。
但要更大的市场,势必就要走出台湾,国际化是必要与必然的趋势。国际化的市场于西方基本上是以美国为主,CICC 的执行总监很直接地指出,“The countryis too small. So when they get started building a business, they are already thinking about how this product is going to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所以产品要国际化的其中一个 thinking,就是看美国市场需要什幺应用。举例台湾目前行动上网都是吃到饱,如果没有思考美国市场的不同找出消费者的需求,像 Onavo 这样的产品可能不会在台湾出现,也就少一个可以吸引美国市场的机会。除了以美国市场为主的西方国际化市场外,台湾其实还有另一个很大的华人/文国际市场,这样难得的优势,台湾的创业者与开发者是会有更好发展的空间才是。
But How?
台湾的电子产业今天执全球重要的地位,但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回顾电子产业发展的历史,你可以看出当时政府主事者的远见与执行的毅力与效率,以及民间资源的投入与配合。台湾软体/Apps 产业若要达一样的地位,也不会是一蹴可几,一样需要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努力。政府如何塑造与活络这个产业,不是本文的重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最近 FOX 这篇引起很大迴响的文章 ,有切题与中肯的建议。
民间的部份最近例如 appWorks 的出现,确实为台湾的软体产业挹注有效与必要的资源 。因笔者旅居美国,总是也希望可以看到台湾的创业也可以吸引美国创投与市场的关注。一旦台湾开发出好的产品,如何行销到美国呢?看了以色列美国加州商会于硅谷举办 Israel Mobile Tour 的活动,笔者于此由媒体,团体与产业中提出三个 well-built 且有效的 resources,可以协助行销台湾的软体产业。
除了上述三个公司/组织外,当然还有其他有效的资源,笔者只是于此起个头。也希望有读者是服务于上述这三个单位,若认同笔者,可以呼吁一下决策者一同来 support 与 promote 台湾的软体产业。当然 inside.com.tw 也自我期许,藉由 insiders 积极地观察与提倡创业与软体开发,与读者热情的参与讨论,为台湾的软体产业挹注新的思想与机会!
下一篇:以色列空军部署大气层外飞弹拦截防御,高中低防御网全面完成